【錢老闆的包養經歷】我為什麼選擇包養?一場關於陪伴與生活品質的緩慢學習

我今年60歲,金融業退休前是高階管理職,現在雖說「退休」,但仍受邀擔任幾家企業的顧問,時不時還要飛去東京、新加坡開會,朋友笑我說這根本是假退休,我總回:「我是在學著放慢腳步,但人生不可能真的停下來。」

離婚後我過了幾年獨居生活。房子很大,晚上回來卻常覺得空。朋友們鼓勵我再找伴,我也試過幾款交友App,一開始覺得新鮮,年輕女孩主動開話題、傳自拍,讓人一時有些心動,但聊沒幾天,不是話題斷了,就是莫名其妙被封鎖,後來才知道,交友軟體上很多假人。

我不是不願意付出,也不在乎錢,我沒有時間陪著人曖昧,也不想玩戀愛遊戲,年輕時為事業衝刺,什麼都可以忍,現在的我,只想活得舒服清楚。

第一次聽到「包養」,其實有些抗拒

當時是在一場老朋友的私人聚會上,有位企業家朋友談起最近剛認識一位大學生甜心,他說得輕描淡寫,語氣裡沒有炫耀,只有一種「我終於找到可以自在相處的人」的平靜。我本能地覺得這東西有點不對勁,但又好奇。

後來我開始上網搜尋「包養行情」、「包養網排名」、「怎樣找乾爹/甜心」,才發現這早已是公開的市場,甚至有討論行情、評價平台、甚至配對體驗的文章與影片。包養早就不是藏在暗處的交易,而是許多人選擇的一種關係模式。

有關包養行情

我後來發現,2025最新包養行情:包養市場行情介紹、價格表 (含大學生行情)這篇文章寫得最好,裡面寫到行情大約是:

  • 每月包養:NT$40,000–80,000 最為常見

  • 單次見面:NT$8,000–15,000 不等

  • 有些人會要求車馬費,約NT$1500–NT$2,000

我不喜歡用「行情」定義人,但我理解這個社會的規則,誠實談條件,不代表就沒有感情;不談條件,也不代表感情純粹。

我選擇了 SugarElite,原因很簡單

市面上有各種平台,像是 Dcard 上常被討論的甜心花園、SweetRing、愛甜心交友等等,但我後來選擇的是 SugarElite,因為這個平台不只注重身分審核,更重要的是——它讓我感覺,我不是在買一場陪伴,而是在挑一種互動品質。

我花了兩週時間瀏覽各種檔案,最後主動聯絡了一位22歲的女生,政治大學學生,主修心理學。第一次見面我們約在台北寒舍艾麗的下午茶,她穿得很端莊,說話條理清楚,問我是不是常加班、有沒有壓力,她沒有「討好」,反而讓我放下戒心。

後來我們約定每月NT$60,000,由我提供這筆資助,她每週安排1~2次見面,說來好笑,我們有時只是坐在誠品聽講座,有時去喝紅酒、看她介紹的展覽。有幾次我感冒,她也只是坐在沙發上陪我看老電影,沒說什麼,只是安靜陪著。

我開始懂了——包養的本質,不是「買人」,而是願意為自己想要的情感狀態付出資源。

那些誤解,其實也是社會給年齡的偏見

很多人聽到包養,會立刻貼上「老男人買女學生」、「交錢換肉體」的標籤。可我自己知道,我要的不是那種片段的刺激,而是某種「有人在你身邊」的踏實,她也跟我說過,她曾遇過幾位乾爹,一開始談得很好,但後來對方想控制她行程、情緒、甚至交友圈。

她說:「我不是商品,我們的關係應該要彼此尊重。」

我聽完那句話後,心裡其實有點震動——尊重,是任何關係的前提,哪怕是你付出金錢,也不能剝奪對方的選擇權。

所以我始終把這段關係當成合作與陪伴。我不干涉她的未來、不要求她做我不喜歡的事,我們甚至有「退出條款」,如果她將來談了戀愛、有新計畫,都可以結束配對,沒有責任。

包養這件事教會我什麼?

如果你問我這幾年最意外的收穫是什麼,我會說——是理解與界線感。

年輕時,我總以為要控制局面才能安心,現在我才明白,真正的安心,是你信任對方不會傷你,而不是你「搞定了」對方。

在 SugarElite 上的這段包養經歷,不只是讓我重新理解了關係,也讓我重新看見自己。金錢不是主角,協議不是枷鎖,它只是幫助彼此在一段關係中,活得更明白、更平等。

結語:如果你有能力,也有孤獨,不妨認真思考這種關係形式
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包養,但如果你像我一樣——事業有成、生活穩定,但缺一份可控的陪伴,我會建議你試著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。

不要只看八卦標題,也別聽社群酸言酸語。去看看真正用心經營的平台,像 SugarElite,去看看真正懂得自己價值的年輕人,然後你會發現,這世界比你想的更透明,也更溫柔。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

Comments on “【錢老闆的包養經歷】我為什麼選擇包養?一場關於陪伴與生活品質的緩慢學習”

Leave a Reply

Gravatar